标签 宝妈心态 下的文章

不要总是拿为了你好,这样的字眼来说事儿,就可以肆无忌惮的吼孩子。这样会吼坏孩子,会胆怯、不能专注思考问题、会少言寡语、会自卑。。。。。。很多坏处!幼小的孩子,心智发育不完整,有些东西感受不到,体会不到,认识不到。成年人如何灌输,孩子就怎样吸收。当然成年人吼孩子的无用本领,一样会被吸收。

还是以我这个总是在失误的路上总结的妈妈来举例吧!

在小丫头1-5岁这个阶段,我的性情很好,也特别有耐心,想着法子陪孩子玩,到处寻找让孩子体验尝试的机会,总会微笑和赞赏孩子的进步,哪怕在外人看来不是那么的好。有时也会焦虑,次数很少,不会影响到孩子。那段时间的孩子很棒,做什么事情都很积极、主动,相当的自信。感觉达到一种巅峰,想要什么,都能通过努力,隔一段时间就能自然实现。成年人的状态直接影响孩子呀!

小丫头6-7岁这两年时间里,我的情绪发生了很大的变化。变得焦虑、紧张、害怕、自责。小丫头的耳蜗频频异常(无声世界2个月,时好时坏,最终内机异常重新植入耳蜗)一路就自己一个人带着两孩子,内心没有以前坚强,多了几分害怕和焦虑、微商越做越差、大丫头频频和我做对、小丫头好的不学就学姐姐的不足、耳蜗手术后从新开始康复学习、二次术后开机一个月就踏入小学,希望她适应,希望她优秀,希望她不要总是学习姐姐的不好习惯,希望自己既能照顾孩子又能挣钱,希望自己变得更强一些。。。。。。希望越大失望越大。我把给予孩子的希望,变成了孩子的压力和自己的焦虑;我把给予自己的希望,变成了成天的幻想,天天刷抖音,看到别人说什么可以在家挣钱就想尝试。这所有的一切都有一个法则,三七定律,只有少数有毅力的人才能成功,看是说得简单,都想要付出比常人多千百倍的努力,心无杂念的去做想做的事情,都不是100%成功。还有现在的潜规则,想要学个什么,都是要有经济支撑的,说得天花乱醉的兼职工作,哪怕自己有那方便的特长,都得经济付出。网络时代、电商时代,非常的混乱复杂、也浮躁,乱入心神,特别是对于急于有工作,急于想挣钱的人儿!一不小心就会在里面不能自拔,想方设法掏钱学习,然后实现挣钱欲望,其实好多都是套路都是坑。我差点被虚幻的欲望带入其中,(看到什么都想学什么,以免费或几元钱的方式邀请试听学习,然后还自愿掏钱学习)这些里面也真有我想学习的,所以纠结、难过、无奈。也开了一段时间直播,因为刷到普通人开直播挣了好多钱,把我这个缺钱的主吸引进去了。那几个月天天趴在抖音里,没日没夜的给人点赞助力,刷存在感,目的就是希望自己开播的时候别人也来。每天都是拍视频、个个老铁直播间跑,呵呵自己开播的时候也没有几个人,即便有人来了,也没啥用。里面的套路很深,而我很肤浅,冥冥之中已注定,这不是我该做的事儿,首先我这身体不按时睡觉恐怕活不了多久。差不多三个月吧,自己开始生病了咳嗽得停不下来,然后手机直接无声,接下来又是敏感性鼻炎。。。。。。。就这样直播停下来了。为了控制自己的欲望,不成天刷抖音,惦记直播等,狠心把人人都刷的抖音卸载了。

前面的想法,前面的焦虑和担心,影响了我整整大半年。后果就是,情绪不稳定,极度的失落,动不动就发脾气,看到孩子有一点点做得不好,就大吼大叫,心生嫉恨,总是嫌弃和抱怨;身体极度的不好,整天没精打采,敏感性鼻炎几个月都不好持续加重;觉得自己很委屈,没有自我,不想搭理人,见谁都不顺眼,出门买菜都不带说话的;孩子在学校,也没心关心和与老师沟通,感觉一切都是多余的;有时候失落得感受不到一丝温暖,一切的一切都在往糟糕的方向发展,有一段时间一度害怕老师有孩子的反馈。想逃避所有的不如意,可偏偏越粘越紧。想然自己的身体变好点,抵抗力强一点,就拼了命的跑步,每天跑步九、十公里,抵抗力没见增强,敏感性鼻炎依然严重,腿也受伤2个月不能运动,损兵折将。

把自己折腾得身心疲惫,这个心态、情绪能好吗?不能呀!

自我情绪都控制不住了,孩子天天在我身边,她们能优秀吗?不能呀!

她们的表现不好,我能不生气吗?那是当然,肯定生气!

生气了,我能理智不发火吗?哎,太难了,不仅发火,而且凶凶的发火!糟透了!

心中有意识,且强烈的意识,知道自己的做法不对,却控制不住的时候最痛苦,对孩子们凶完之后,自己内心就开始各种煎熬和谴责,鄙视自己、讨厌自己。

正当我扛不住,状态极度要崩溃的时候,老公可算回来了。有他在身边,自己一直紧绷的悬终于松下了。但失控的状态一下不能恢复,还一度爆发了好多次。但不管怎么样,身边有他,不再那么孤独和害怕,谢谢老公的理解和包容。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和自我调节,不安和浮躁的心开始平静了,生气和发怒的时候变得更少了,也明显感觉孩子们越来越好。

干着急的心态还需要调整,有的时候还是有点凶!就像火炮,一点就炸。

每个人的成长轨迹都是一样,从呱呱坠地开始开启人生之旅。人是独立的个体,命运都不相同,认知能力都有所区别,但唯独都有一颗好奇心。

正因为有这颗好奇心的驱使,摸、爬、滚、触碰都是与生俱来,各种模仿、尝试、挑战,婴幼儿时期都是单纯的内驱力(好奇心)指引摸索。正所谓幼儿不知事,却胆大如虎就这个道理。

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,不同的阶段会出现不同的敏感期,敏感期到来时,就会热衷于某种活动或者对某种事物感兴趣,想去操作,想去实践。如果这个时候成年人不懂儿童成长规律,觉得他们的行为不可思议,觉得很麻烦,觉得孩子很调皮,觉得人小鬼大,不该这个年龄做的事情非要来捣乱。成年人不理会,甚至制止、责备。处于敏感期时,孩子会想办法满足好奇,会反抗挣扎,一旦敏感期过了,就不在对此感兴趣。但有可能没有得到满足,以后还会再次出现同样的敏感期,也有可能,此项爱好和技能从此被关闭,不再开启。一旦关闭,成年后,遇到同类事情,再不会感性兴趣,甚至学习起来都很难很抵触。其实孩子们的兴趣爱好,就是在婴幼儿时,各种敏感期到来时,被成年人帮助孩子有效的抓住了,给予了孩子满足敏感期的愿望并保持了那份快乐,慢慢的就会成为孩子的兴趣爱好。甚至成为某项特长。

为什么,有的孩子兴趣爱好多,开朗活波,愿意参加各种活动,不断的尝试和实践生活中遇到的事情。有的孩子则欠缺很多,甚至与之相反。说到底,就是在婴幼儿时期,内驱力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,该有的行为没有得到实践。

可是怎样才能发现小孩的内心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,什么时候该做什么?其实很简单,尽力提供成长阶段需要的环境(绘本、玩具。。。。。。),在安全的情况下,不要干扰阻止孩子的任何尝试,用心的保护,正确的指引,耐心的等待,不厌其烦的分享,一次次的鼓励。特别是发现孩子突然对某事、物、器具感兴趣时,就不要打扰,只需为孩子感兴趣的事儿提供实践的机会(特别提醒:看电视、玩手机、打架等不好的兴趣行为要纠正和制止)。

我家的两孩子就是鲜明的例子,一个适应环境的能力,动手能力、接受新事物都能力、性格等方面都比另一个强。一个孩子是在幼儿时期,有我的陪伴,并给予了耐心和机会去实践她愿意尝试的事情。甚至有些时候被他人看起来可能有危险的动作,其实我在一旁保护。孩子自愿尝试而非强迫,那份热衷和愉悦感会一直保留。我的一个孩子5岁左右拿刀切菜,参与炒菜。另一个孩子是8岁才到我身边,婴幼儿成长期没有父母的陪伴,缺失太多,成长期关键,被长辈过于的保护,以至于很多内在的潜力没有激发。所以在交际、动手能力、接受新事物以及性格方面都相对更弱。如今疫情被封控居家,就让俩孩子实践做菜,姐姐做起来就很吃力费劲,妹妹虽小几岁,操作起来却很开心自如。

孩子在6岁前的成长,看似没什么,其实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。各位妈妈们、准妈妈们,当你的孩子还小时,一定要尽力陪伴,给予孩子勇气和机会去尝试实践生命中的各种,说不定某项能力就是你家孩子与生俱来的。孩子的潜力需要在实践中被父母开启和发掘。

哎,说到陪伴,成年人哪有那么多时间,生活不易,各种贷,压力山大。正因为艰苦,怎么也不希望自己的后代以后生活得比自己还窘迫,所以一定要尽力陪伴和养育。一个孩子幼儿时期的性格、交际能力、动手能力、创新能力。。。。。。这些都是成才的基石,垫垫得越好,在成长求学的路上、在成家立业的路上会更自信、轻松。才能活出自我、精彩、有理想期望的人生。最后愿孩子们的人生旅程都是精彩斑斓的。

我不知道有多少宝妈有过瞬间崩溃的情况。我有,而且是毫无征兆,突如其来的那种,完全可以用瞬间突发灾难那样形容。

今天早上,和往常一样,我和孩子们一大早就起床了,洗把脸准备跑步去,一切都是那样的和谐有序。在没有任何交流的情况下,听到一声不爽的声音“嗯~~!”。就这样,这份平静与和谐没有了,被我瞬间爆发的斥怒给打破了。接下来就是我的唠叨和不满。仿佛自己失去了理智,冷静不下来,责备着她们,生气的动作、可恶的表情、充满抱怨和愤怒的语言。

很讨厌这个样子的自己,仿佛成了情绪失控的人,再用一句严重的话语来讲,就好比大小便失禁,怎么也控制不住。

为什么呢?

曾经、甚至现在有的时候,都还在把自己出现的问题归咎到孩子们身上。其实并不是那样。孩子们出现的问题,那只是问题,是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。需要做父母的帮助孩子解决而已。可我呢,被走不出去的日子压得喘不过气,觉得过得不如意,孩子发展得不够好,同时感觉自己为孩子们付出太多而没有成效,加上孩子的天性和屡教不改的现象。焦虑的情绪长期得不到分解,导致我的心态变得不好,只要遇到不如意的事情,特别是与孩子有关的事情,就极度容易控制不住抱怨和发脾气。

我这是病了吗?

其实也可以说是心理疾病吧!只见得孩子的好,见不得孩子的不好。上篇文章中也提到,孩子们的认知、心理、独立意识都在发展和变化,做妈妈的也不能顽固不化,总是拿自己的理解与认知去看待孩子呀!

说到底,其实是自己太在乎,特别是对待自己的耳蜗宝宝,很爱很爱她。希望我的折翼天使能够安静的聆听,能够和她人顺畅的交流,希望她能自信、乐观、开朗,总之希望她一切都好,长大后能过上有质量的生活,才有能力帮助更多像她一样需要帮助的人。

是自己太着急,欲速则不达。几年前都能对自己的孩子微笑,比喻成小蜗牛也很开心。如今大一点了,为何就改变了想法呢!接受孩子的不足,陪着她们一步一步往前走吧!

是自己没有了自我,只有孩子和老公,他们的一切都是自己的一切。他们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自己的心理活动。可以说无私、也可以说愚昧,一心希望孩子好,却不能冷静的想办法解决问题。脑子里充满了不满和抱怨。怨妇就是这样来的,冷静下来想想,可悲又可怜!

瞬间崩溃,伤害自己也伤害孩子和家人。努力找回自我,一定要充实起来,照顾孩子和家长的同时,一定要又自己的爱好,朋友,让自己独立的资本(经济收入的能力)。成了全职宝妈的部分普通女人(优秀的女人、有家人帮忙照顾,能够获得经济收入的除外),要想同时做到经济独立有些难,长时间面对孩子和家人,就容易焦虑、抑郁、崩溃。

以上都是小编的真实感受,通过这样的方向记录下做为全职宝妈的心理活动。也是一种充实自己的方法,为自己早点走出阴霾而努力着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