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类 育儿经验 下的文章

为人母,希望自己的孩子一切都好,所以都用尽全力、倾其所有,特别都全职妈妈。可是好多妈妈都因为孩子身心疲惫,焦虑不安,最后结果并不是妈妈们期望那样。
下面分享两个自己和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对孩子爱有点过头的例子:

例一 面对我的听损女儿(如今的单侧耳蜗宝宝),为了她的健康成长,我格外上心。如今上小学了,孩子爸爸要求她记忆英语单词并听写过关。孩子的性情有点着急,希望快点记住,看看就想去听写,可想而知结果肯定没有通过。孩子没有听写好,重新记住再来就好了吗?而我却开始为她着急,开始教导她单词要怎么记住,写少了什么字母。。。。。。

就这一个非常小的举动,却足以证明自己做法太多于。为什么这说呢?孩子性情越来越急,都和自己总是干预导致。学习生活都需要孩子独立的在实践中得到认知,然后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式和方法,可能要走弯路要吃亏,这是孩子在摸索和成长,是宝贵的经验,而不是去中途干预和拔苗助长。这样会让孩子变得浮躁和不愿意思考。妈妈们不要误会,不是任其发展,而是适当的情况下给予正确引导。

例二 记得孩子3岁前睡觉,安抚嘴吮吸着,两分钟不到就入睡了。自从戒了安抚嘴,这孩子入睡就成了我的心魔。每天晚上都得督促睡觉,还不能乖乖安静入睡,从而引发了我对她的怒吼、斥责、惩罚。。。。。。我认为不好好睡觉,这个习惯就很差,影响长身体、影响第二天的学习生活质量、还影响我的一切。。。。。总之各种不好。接受不了孩子的现状,怎么也放不下,导致过度的关心和担心。因为入睡前的情况从来没有好过,每晚就这样恶性循环,备受折磨。既然孩子怎么也做不到平躺安静的睡觉,为何要如此执着强迫呢!况顺其自然,适度提醒,不是很好吗?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性和生理状态。正如孩子父亲说的,你就接受孩子的现状,不要管她,一会就入睡了嘛。是呀,为何要如此固执呢。在这件事情上,伤了娃儿,更伤了自己。

正所谓,爱要适度,过了头就是伤害!前车之鉴,妈妈们可不要像我一样踩坑里,不能自拔。

我不知道有多少宝妈有过瞬间崩溃的情况。我有,而且是毫无征兆,突如其来的那种,完全可以用瞬间突发灾难那样形容。

今天早上,和往常一样,我和孩子们一大早就起床了,洗把脸准备跑步去,一切都是那样的和谐有序。在没有任何交流的情况下,听到一声不爽的声音“嗯~~!”。就这样,这份平静与和谐没有了,被我瞬间爆发的斥怒给打破了。接下来就是我的唠叨和不满。仿佛自己失去了理智,冷静不下来,责备着她们,生气的动作、可恶的表情、充满抱怨和愤怒的语言。

很讨厌这个样子的自己,仿佛成了情绪失控的人,再用一句严重的话语来讲,就好比大小便失禁,怎么也控制不住。

为什么呢?

曾经、甚至现在有的时候,都还在把自己出现的问题归咎到孩子们身上。其实并不是那样。孩子们出现的问题,那只是问题,是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。需要做父母的帮助孩子解决而已。可我呢,被走不出去的日子压得喘不过气,觉得过得不如意,孩子发展得不够好,同时感觉自己为孩子们付出太多而没有成效,加上孩子的天性和屡教不改的现象。焦虑的情绪长期得不到分解,导致我的心态变得不好,只要遇到不如意的事情,特别是与孩子有关的事情,就极度容易控制不住抱怨和发脾气。

我这是病了吗?

其实也可以说是心理疾病吧!只见得孩子的好,见不得孩子的不好。上篇文章中也提到,孩子们的认知、心理、独立意识都在发展和变化,做妈妈的也不能顽固不化,总是拿自己的理解与认知去看待孩子呀!

说到底,其实是自己太在乎,特别是对待自己的耳蜗宝宝,很爱很爱她。希望我的折翼天使能够安静的聆听,能够和她人顺畅的交流,希望她能自信、乐观、开朗,总之希望她一切都好,长大后能过上有质量的生活,才有能力帮助更多像她一样需要帮助的人。

是自己太着急,欲速则不达。几年前都能对自己的孩子微笑,比喻成小蜗牛也很开心。如今大一点了,为何就改变了想法呢!接受孩子的不足,陪着她们一步一步往前走吧!

是自己没有了自我,只有孩子和老公,他们的一切都是自己的一切。他们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自己的心理活动。可以说无私、也可以说愚昧,一心希望孩子好,却不能冷静的想办法解决问题。脑子里充满了不满和抱怨。怨妇就是这样来的,冷静下来想想,可悲又可怜!

瞬间崩溃,伤害自己也伤害孩子和家人。努力找回自我,一定要充实起来,照顾孩子和家长的同时,一定要又自己的爱好,朋友,让自己独立的资本(经济收入的能力)。成了全职宝妈的部分普通女人(优秀的女人、有家人帮忙照顾,能够获得经济收入的除外),要想同时做到经济独立有些难,长时间面对孩子和家人,就容易焦虑、抑郁、崩溃。

以上都是小编的真实感受,通过这样的方向记录下做为全职宝妈的心理活动。也是一种充实自己的方法,为自己早点走出阴霾而努力着!

恐怕做母亲都百次千次的说过这句话:是我亲生的不要生气。这样的话来安慰自己。可是又有几个母亲没生气呢!见别人家的孩子调皮捣蛋不听话、拖拉磨蹭,是真不会生气,换做自家的孩子,没几个能做到不生气、不焦心。

如今国家都在倡导做父母的学习,要求做合格的父母。我们80、90后,特别是农村娃,小的时候父母忙生产做工,哪有时间和心思来管娃儿哟,只要不饿着、不出事就好。如果太忙碌,儿时的我们还要分担家里的农活,不听话了就是一顿揍。哪里有什么心理辅导和安慰。所以长大后大部分人的独立能力和抗打击能力都比较强。可是时代在变,社会环境在变,人的生存方式在变,教育理念和方法也要变才行。80、90的我们为人父母后,骨子里印着自己的成长模式,所以在教育孩子上面也是比较顺其自然和强势。人类的幼崽也青出于蓝,胜于蓝,不再像儿时的我们呆头呆脑、言听计从,而是聪明活波、胆大如虎。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路上欢乐多多,同时担心焦虑也是多多,养娃废妈。

自我感觉,儿时的我们真的不废妈,调皮捣蛋犯错了,就狠狠凑一顿,让我们长记性,父母的气也消了,凑完之后继续忙他们的农活。现在的孩子呢,父母都希望孩子长大以后过得好,所以在对孩子的要求上面,其实比我们儿时严厉多了。何况孩子毕竟是孩子,都还没有长大,各种懵懂,怎么可能事事如父母意愿呢!犯错调皮捣蛋、各种荒唐的想法和测试,不都很正常吗?虽然更活泼聪明了,但心智上还是要一步一步成长呀!总是以成人焦虑迫切的眼光去看待孩子身上的问题。一次又一次的打击,一次又一次的拔苗助长助长。让孩子也变得急躁、焦虑。

现在的孩子比以前的我们身体、智力等方面都更好,我们应该感到高兴。可偏偏好多孩子还没有长大,就被累得、被逼得、被强迫的身体出现异常、严重的结束生命。一次又一次的惨案发生,无知、愚昧的成年人还在一味的把责任推卸到社会和孩子身上。社会太浮躁、风气太差,孩子的接受能力和抗压能力太差。当然不排除社会因素,但百分之九十是和父母教育有关。望子成龙,拔苗助长,过于着急,发育不完成的心理迟早会瓦解出事。

任何事情不得操之过急,必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。才能真正青出于蓝,胜于蓝。

接纳孩子们的所有吧!慢下来,多给孩子们一点耐心,或许惊喜就来了。文章其实是在告诫我自己,同时也希望全天下的父母都引起重视。